保安全降风险,地铁施工首试“冷冻法”-凯发官网首页

  • 发布时间:2015-05-08
  • 信息来源:南宁日报
  • 作者:冯梓剑
  • 浏览次数:次
字体大小:

        地下含水的岩土经“冷冻法”后,就会变成坚硬的“冻土”,这样更便于凿洞开挖。地铁1号线南湖站—金湖广场站盾构区间(以下简称“南—金区间”)首次采用了这种“冷冻法”施工,并于5月3日成功建设完成了一条地铁联络通道,这在南宁地铁建设中尚属首次。
        何为“冷冻法”施工?南—金区间为何使用该施工法?有何效果?带着一连串问题,5月7日,记者在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宁轨道公司”)相关专家的带领下,深入该区间建设现场探秘。
        如何“冻土”——“冰箱”制冻80根管注入
        昨日,我市的气温并不像前段时间那么闷热,但地面温度也超过了30℃。
       上午9时许,记者从南湖站施工现场的风井入口下到地下约18米的站台层,走进已经贯通的隧道内。因为隧道圆滑,记者走起来比较困难,工人们却如履平地,一拨又一拨地快步从记者身边经过。
行走约5分钟后,记者看到了南—金区间联络通道施工点:施工人员都穿着长袖长裤,正忙着给应急联络通道浇筑混凝土;施工点的隧道墙壁上插着一根根白色管子,管子周围用泡沫包住,用手一摸很是冰冷;深入洞壁的管线附近一看,厚厚的冰堆寒气逼人……
       “这些管子有80多根,两台冷冻机产生的冷盐水就通过这些管子注入土层深处。”南宁轨道公司项目主管任攀峰介绍说,其冷冻原理和电冰箱差不多,先用氟利昂降低盐水温度,冷盐水沿一根根打入土层的管道进行循环,把土层中的热量带出来,土层慢慢降温直至最后被冻得硬邦邦的,就跟冰棍一样,这时就可以凿洞开挖了。冻结时间一般需要45到50天,最后土层温度可降到零下28℃到零下30℃。
效果如何——增加土层强度杜绝隐患
        南—金区间的联络通道为什么要用“冷冻法”施工?任攀峰介绍,“冷冻法”施工工艺最早出现在欧洲,在矿井施工中广泛使用,适用于涌水、流沙淤泥等松散含水复杂地层条件的施工,其工艺就是利用冷冻机对冷冻液进行降温,并通过循环管路输送到需要冷冻的区域,保持温度,使温度向外扩散产生冻结效果。近年来,在地铁区间联络通道施工中,“冷冻法”工艺被广泛运用,该法可以增加土层的强度和稳定性,隔绝地下水,杜绝施工过程中崩塌等安全隐患,给地铁增戴上了“头盔”确保安全,同时对地面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传统工艺从地面打桩,把水泥灌下去,和土层结合形成混凝土块,再凿洞开挖。这需要有一定的压力,如果联络通道埋深超过一定距离,压力就达不到。”任攀峰告诉记者,该区间附属的联络通道处于独特的全断面圆砾地层,该地层具有含水量高、空隙比大、自稳性差及透水性强等特点,采用常规工法开挖存在风险高、难度大的问题。因此,轨道公司积极组织各方认真研究分析,并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论证把关,最终确定采用“冷冻法”施工该联络通道。
        应用前景——将在地铁施工中逐步推广
        “地铁有两条隧道,一来一回,两条隧道之间,用很多联络通道相互沟通,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联络通道。其作用主要是用来逃生,万一这条地铁隧道发生事故,乘客就可以通过联络通道及时逃到另一条隧道中去。”任攀峰介绍道,南—金区间联络通道长10.4米,是“冷冻法”在南宁地铁实施成功的首例,标志着冷冻法这一先进工艺已被南宁地铁建设者掌握并成功应用。
        据悉,“冷冻法”施工工艺对我市处于全断面富水圆砾层中联络通道的地铁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科学依据,对南宁地铁1、2号线及后期其他线路联络通道的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工程实例借鉴,为今后南宁地铁建设增加了安全保障,同时也为南宁地铁建设探索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以后将会在地铁施工中逐步推广。
        记者了解到,截至4月25日,地铁1号线建设工程进度除朝阳广场站主体结构施工外,其余24座车站主体结构均已封顶,并已进入附属结构施工阶段。目前全线共计完成23个出入口和25个风亭。始发盾构24台,盾构掘进累计完成44175米,累计15个区间双线贯通,7个区间单线贯通。正进行西乡塘、屯里铺轨基地建设工作,南湖铺轨基地已建成并开始铺轨。

网站地图